阻塞队列与Protobuf的Udp通信 - 基于Cat的代理(Agent)项目拆解

阻塞队列与Protobuf的Udp通信 - 基于Cat的代理(Agent)项目拆解CAT是美团点评的一个基于Java开发的异常和性能监控项目,github地址:https://github.com/dianping/cat 本篇文章不是对CAT本身的源码拆解,而是基于本人依赖CAT client开发的代理项目进行拆解,但是并不会纰漏任何技术细节 CAT当前已有很多不同语言的Client,当然暂且是不 CAT本身是通过CAT client收集数据并上报至CAT server,server会进行并,共有六种常见数据格式:Transaction、Event、Problem、Metric、HeartBeat、调用链标记,其实如果不考虑复杂的处理(譬如Metric是可以基于指标生成折线图,Problem可以根据具体的异常类型追溯到相应的会话Track)除去Transaction剩余的数据格式都可以理解为特殊的Event
阻塞队列与Protobuf的Udp通信 - 基于Cat的代理(Agent)项目拆解2020-07-19鱼鱼

第一个Vue前端独立项目构建尝试(工程化)

第一个Vue前端独立项目构建尝试(工程化)开始我的第一个前端独立项目的构建 使用webPack、npm进行项目模块化构建 安装相关软件准备构建: VSCode npm(node) 查看版本 npm -v node -v 安装相关依赖(使用淘宝镜像): npm install -g cnpm --registry=http://registry.npm.taobao.org 安装vue-cli脚手架: npm install -g vue-cli 查看版本: vue --version 进入目录后新建vue工程: vue init webpack projectname 配置相关内容:
第一个Vue前端独立项目构建尝试(工程化)2019-05-04鱼鱼

并发之AQS全解析

并发之AQS全解析我们知道juc(java.util.concurrent)包下有很多实用的类,提供了很多并发工具,例如线程池、原子类、并发工具、信号量工具、锁等,可以说基本实现都为悲观锁,底层原理基本都使用了AQS(AbstractQueuedSynchronizer),AQS不是一种概念,是并发中实打实的工具类 本篇文章针对AQS做解析 AQS是多线程访问共享资源的同步器框架 AQS的资源可以是独占的也可以是共享的 我们先来简单看一下它的使用方式和ApI(因为是抽象类,是不能直接使用的),下图是AQS的整体脉络 AQS核心就是一个状态值state,同时维护了一个线程的阻塞队列,队列的节点为有两种状态:SHARED(共享)和EXCLUSIVE(独占),节点状态有五种:
并发之AQS全解析2021-03-12鱼鱼

浅析RPC框架Thrift

浅析RPC框架ThriftThrift是由Facebook开发的 RPC远程调用的框架,使用独有的Thrift协议进行可跨语言的远程调用 有点类似protobuf 无论使用何种语言,首先要准备Thrift编译环境,可以去官网下载相应的Thrift执行文件,下文均以Windows为例 下载后可以选择性的配置环境变量,最终在shell中可执行Thrift 在项目中,预先准备好libthrift依赖,maven写法: 例如: 定义一个testService.thrift(idl文件名不重要),一般都会定义在resources的thrift文件夹下: 这里定义了两个方法,分别返回字符串和int类型,在thrift的idl中,对于变量的定义如下:
浅析RPC框架Thrift2022-03-04鱼鱼

CAT的使用和原理简介

CAT的使用和原理简介开发中刚好碰到了CAT的应用,利用这篇文章总结一下
CAT的使用和原理简介2019-08-07鱼鱼

mysql orderby排序

mysql orderby排序where 字段和orderby字段组成一个联合索引,这个样一个普通业务的order只需要通过这个索引就能确定排序顺序,不需要额外的临时表来计算字段的排序 可以通过配置max_length_for_sort_data改变mysql判断采取方式 全字段排序 将命中的行的所有要查询的结果集都放到排序的临时表内,排序后将数据结果集返回 rowid 排序 将命中的行的排序字段和主键id放到临时表内排序,再根据排序后的主键id进行一次回表查询 虽然有联合索引,但是当where的条件不止一个时候,order by就会失效,可以采取多次查询结果,然后在服务中排序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mysql orderby排序2020-05-17yangwcn

JVM的垃圾回收

JVM的垃圾回收此文介绍Java的基本垃圾回收机制 GC主要回收的是堆区,在堆中是有对象分代的,一个对象每“逃”过一次回收,对象代数便+1,新生对象被称作新生代(如果是占据内存较大的对象直接定义为老年代),当代数一定时对象将由新生代变为老年代 同时在Java1.7之前还有永久代,保存了一些静态变量 总之,内存回收只发生在新生代和老年代之间 除了分代,内存也有分区: 如图,是内存区域分配,其中Eden存储了新建的小对象,当回收时,将Eden中存活的对象转移到To Survivor区中,将From Survivor中的代数高(一般是15)的存活对象转移到老年代中,代数没达到阈值的存活对象转移到To Survivor中
JVM的垃圾回收2021-04-07鱼鱼

Rocket MQ的基本应用

Rocket MQ的基本应用消息队列,常用于应用间通信 本篇文章基于RocketMQ官方文档 Topic:消息分类,依靠topic来定义消息类型 Tag:消息二级分类,可选,同个topic用不同的tag区分消息类别 Message : 泛指MQ所传送的消息体 Producer:消息生产者 Consumer:消息消费者 Name Server:有点类似于zookeeper,负责服务的注册与发现,维护Broker与Topic的映射关系 Broker:负责消息的存储与生产者消费者消息接收与分发,与Name Server建立长连接,保持心跳上传负责的topic信息 Producer:消息生产者,从Name Server获取Broker对应Topic映射关系,然后与Broker建立连接发送消息
Rocket MQ的基本应用2019-06-28鱼鱼

对多线程的执行效率探究——合理的任务并发拆分

对多线程的执行效率探究——合理的任务并发拆分通常,我们选择多线程执行任务有两个理由,一是复杂任务采用多线程处理能够在发生并发时让用户减少等待也能防止阻塞,一是充分利用空闲时间,提高任务处理的效率,就后者而言,此处探讨不考虑客户端并发是否有必要把一个任务拆分成多线程来处理 为了探究多线程的效率问题,我做了一个实验,将不同种类的任务分别用单线程和多线程执行,同时也试验了不同种类的锁机制 测试基于Java 8的版本,希望看到总结可以直接点击到文末 开启五个线程执行任务,设定了足够次数的循环输出,输出的数字和当前线程,利用System.currentTimeMillis()统计任务用时 (代码略)以下是相同任务在不同环境下执行多次的平均执行时间
对多线程的执行效率探究——合理的任务并发拆分2019-12-09鱼鱼

造轮子1 注解管理

造轮子1 注解管理使用public @interface xxx{}可以自定义一个注解,在注解上面定义的注解叫做元注解 以下代码取自开源API文档生成项目Swagger: 在注解中也可以使用注解,我们称这些注解为元注解,上面代码中使用了一些比较常见的元注解 @Target({ElementType.TYPE})用于定义注解的使用范围,常见的包含 TYPE:类、接口、枚举 FIELD:字段声明 METHOD:方法声明 PARAMTER:参数声明 CONSTRUACTOR:构造函数声明 LOCAL_VARIABLE:局部变量声明 ANNOTATION_TYPE:其他注解声明 PACKAGE:包声明(代码中的第一行 声明package的时候)
造轮子1 注解管理2019-05-25鱼鱼

Spring的事务

Spring的事务Spring事务将一系列操作绑定为具有原子性的操作,此篇文章讲基于Spring提供的声明式事务 MySQL的事务我们已经明白,Spring的事务是委派了ORM框架来解决相应的问题,在jdbc中,体现的就是在Mybatis框架中,体现的就是SqlSession的建立到提交 声明式事务:在方法或是实现类上加上以下注解: 其中一些常用参数: propagation:配置事务传播行为;(后面详细解读) isolation:事务隔离级别; timeout:超时时间; roolbackFor:导致事务回滚的异常类设置; readOnly:boolean,是否只读 有七种事务传播行为,用来决策当发生事务嵌套时的解决方案
Spring的事务2019-07-18鱼鱼

网络协议面面观:TCP/IP协议组,TCP与UDP

网络协议面面观:TCP/IP协议组,TCP与UDP日常中的网站应用交互绝大部分都是基于TCP/IP协议栈构建的,而TCP/IP就是通信常见的protocol(协议)组,是一类协议的简称,利用这篇文章总结一些常见的TCP/IP网络协议簇以及着重一下两个常见的传输层协议TCP和UDP,扫一下盲 OSI参考模型是ISO(国际标准化组织)指定的网络互联七层模型,与此对比的还有互联网界针对TCP/IP协议簇提出的四层模型 相比之下,OSI七层模型的应用面很窄,且是一种理论模型,TCP/IP则是一种实施标准 一般使用四层模型来表达协议归属,所以此处不详细介绍七层模型的内容,只是简单的与四层协议做对比,两者对比: 应用层 通过这个TCP/IP模型,整体的数据流向是发送方自顶向下然后在接收方自底向上的,即:
网络协议面面观:TCP/IP协议组,TCP与UDP2020-03-03鱼鱼
网站地图
1
首页 博客 {{screen}} 第 {{page}} 页
博客索引
{{blog.createDate}} ◔ {{blog.timeline}} 小头像 {{blog.author}} {{tag}}
{{blog.likeCount}}{{blog.commentCount}}
分类下暂时没有文章哦!
主题分类
{{taggroup.label}} 

{{tag.value}}